由文化產業基金和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合辦的“特為時裝設計行業之文化產業基金資助申請”講解會星期六(一月二十一日)下午三時半假成衣技術匯點演講廳舉行。由文化產業基金行政委員會委員朱妙麗和文化產業基金代表歐陽凱明主講。文化局代廳長何鴻斌,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時裝及形象委員會委員馮文滔、高級經理關治平等出席。
朱妙麗和歐陽凱明分別介紹文產基金的目的、資助方式、申請程序及成功申請後的後續工作。朱妙麗表示,去年文化產業基金舉辦多場活動,讓不同範疇的文創業界了解文產基金的情況。從過去的監察報告可看到,業界在項目開展已取得一定成績,有意利用貸款把業務拓展至更多地方。
她指出,一四至一六年,文產基金共資助十八個時裝設計相關的一般商業項目,通過率為58%,免息貸款資助金額約佔七成,其餘為項目補貼。時裝設計項目除衣服,還包括皮具、手袋等,進展不錯,部分項目已到泰國、韓國、台灣地區發展。時裝設計在設計行業的發展時間較長,越來越多時裝業界不僅在澳門開設實體店,更會嘗試用不同渠道,如互聯網在大中華地區甚至東南亞地區發展,文化產業基金鼓勵他們擴大設計項目,到其他地方銷售。
文化產業基金去年接受六十三個申請,其中四十二個項目經評審,通過二十個,資助金額約三千三百萬元,當中免息貸款約佔四至五成。
關治平致詞表示,要推動發展,資源投入是少不了的催化劑。因為無論多好的設計,首先要讓公眾看到,要有樣板示範,才可吸引眾人目光,成為焦點。當設計師或企業的服裝受到欣賞時,便要做好營銷及擴大生產量,才可令更多人有機會接觸到設計產品,設計師才有機會在業界站穩揚名。若可善用到政策上的扶持資助,業界就有更大信心在市場闖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