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年11月8日
地點:澳門文創綜合服務中心
出席嘉賓:
文化產業基金行政委員會
梁慶庭主席、朱妙麗委員、穆欣欣委員
項目評審委員會委員
施家倫 (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青年企業家)
簡焯坤 (大西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委員、執行董事)
朱妙麗委員: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文化產業基金業界交流會。我們已經舉辦了好幾次分享會,跟大家分享一些關於文化產業和項目評審方面的注意事項。上一次在澳門設計中心舉行的交流活動中,業界提出:我們是做設計的,市場化方面需要更多經驗。為此,今天我們很榮幸請來兩位評審委員:施家倫先生和簡焯坤先生。相信大家都熟悉施家倫先生,他會提供一些關於企業方面和值得注意的經驗;而旁邊的簡先生是大西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局委員,亦是其執行董事。他們都是文化產業基金項目評審委員會委員。所以,今天有企業家和銀行家跟我們分享一些文化產業方面的經驗。他們會先跟大家分享經驗,然後我們會預留足夠時間讓大家進行對話交流。有請施先生。
施家倫先生:謝謝文產基金的邀請!好高興可以能夠與大家進行交流。在文化創意產業方面,我們最希望成為特區政府在適度多元發展上有作為的產業。當時委員會定出八大項,是因為澳門已存在這一方面的企業,特別是設計方面,在澳門屬於比較有基礎的部份。文化產業委員會在這幾年一直向特區政府作出建議,文產基金的宗旨就是支持業界發展。而在支持力度方面,制訂了以“企業投資為主,基金扶持為輔”的資助原則。我也參與了基金的評審工作,是七位評委之一,而我也是從做企業一步一步走出來的。我認為在澳門要發展一個產業,現階段是需要扶持的,所以我們建議特區政府設立文化產業基金。因為一個產業要發展起來並不是一兩年或者三五年的事,是需要經過一段很長的孵化時間。而在這段時期,我們不該害怕競爭,而是要做到成行成市,這樣才能創造出一個好的商業環境。
我一直認為文化和文化產業是有區別的。文化是一個城市的底蘊,文化藝術是城市所必需的;而產業是以經營、盈利為目標的,所以從成立文化產業委員會到評審階段,我想與大家分享我的一些想法:
第一點是“企業整體的發展前景”。文產項目計劃書必須符合商業性質,因為它是商業行為,不是文化行為,它必須要以盈利為目標。若做企業,就應以產業作為目標,所以我會很看重它的前景,看所選行業的發展空間有多大。當時文產基金會設定數碼媒體、文化展演、創意設計和藝術收藏這四大領域,那是因為這些都是澳門已有的企業,發展起來才會更容易和快速。
第二點是“企業本身的財務狀況”。在這方面當時亦考慮到,有些人是做創作的,不一定懂做生意,所以當初也建議文產基金會需要資助一些平台,例如澳門設計中心,還是今天來到的澳門文創綜合服務中心,都可根據不同情況協助不同的文創人士。譬如,我也了解這個綜合中心的一些情況,其可以幫助設立公司,提供會計、撰寫計劃書等後勤服務。
簡焯坤先生:大家下午好!我是簡焯坤,在大西洋銀行工作。今天非常感謝有機會出席這個分享會,跟大家交流意見,交流一下在文創或者在項目申請方面所見的情況。當然,可能有部份朋友會覺得我是做銀行的,不懂文化,甚至會認為我沒有文化,或者不懂這個行業。這的確是事實。但做銀行沒有什麼好處,唯一好處是見得很多,跟不同行業都有接觸,看到不同行業內不同企業提供的許多資料,再透過對話交流,我們做銀行的就能看出哪些行業,哪些企業或哪些人是能把事做成的,哪些會成功,哪些會失敗,都看得很清楚。因為看得多,那些成功因素也很清楚。當類似企業或者朋友跟我們接觸時,我們已經有一個頗清晰的概念,可以看得出該項目的前景如何。
說回文產基金,我個人感覺是,因為這始終是一個產業,所以必須要有持續的因素及考慮。正如剛才施生所說,我看到一些項目所提供的資料頗空泛,是概念式的,當深入細看內容卻找不到一些重要資料,尤其是在項目的財務計劃書上,而關於怎樣執行項目也是欠奉的。譬如,一個項目申請一年或者兩年資助或貸款,其中的資料跟申請人提供的申請表內容不太脗合。大家可能有一個錯覺,不清楚這個是產業。要如何成為一個產業呢?就是一定要有生命力和延續性。這種生命力是看不見的,但它能形成這個產業。我看了幾百份申請書,相信大家和各位朋友將來有機會需要填寫申請表時,應該以另外一個角度看待這事情。還有一件事,我自己很講究團隊精神,要看項目申請人的整合管理能力有多強。有一些申請書真的不是很有說服力,譬如申請一至兩年的資助,然後企業將來發展情況如何就完全欠奉了。企業發展一兩年後,接下來會怎麼樣呢?這是不符合產業所需精神的。
一個簡單的比喻,在街市有人賣水果,水果不好賣就賣蔬菜。那他賣水果的,會懂得賣蔬菜嗎?好像是可行的,其實不是的。整個企業的營運,由進貨、銷售等都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有時我看到這些申請表,有些申請者所提供的資料,要如何說服我認同你的說法呢?即使以銀行貸款角度來看,要如何說服我認同你的想法呢?因為我們說的是一個產業。
關於財務方面,還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譬如,我在日常工作看到一些企業提交詳盡的財務計劃書或者貸款申請書,他們會提供五至六年的財務預算,及日後的執行報告,跟進業務發展。如果是中小企的話,我們會看他們的執行力有多強。以此套用到這個基金的申請書上,就很容易看出分別。當然我不會純粹用銀行角度來看,因為銀行的資金是客戶的存款,不是我個人的存款,不是讓我自己試一試,搏一搏,就把資金貸出。基金的資金是公帑,但我不認為應該以派錢的形式發出去,相信這也不是基金的目的。所以我認為,申請者在這方面可以細心一點,做得好一點。
穆欣欣委員:多謝兩位嘉賓簡短的分享,兩位嘉賓都是審批項目的評審,他們在商界有很多實際經驗。施先生既是特區政府文化產業政策的參與者,自己也有商戰的經驗。而簡先生是從豐富的商業經驗中得出剛才所說的精粹。剩下來的時間就留給在座各位發問,不要錯過這個難得的機會。請大家發問。
提問一:大家好!很開心今次有機會跟兩位交流。上次交流會中,我已提出,希望多一些商界的評審,因為商界會比較真正了解我們的狀況。學者和政府官員不是不好,不過他們的角度…….既然是商業項目,那政府的角度和商界會有出入,所以我希望今後即使更換評審,商界的比例應有所增加,這樣會更貼近業界。第二條,今天來到這個地方挺漂亮的,但我想知道基金是怎樣看待平台的作用呢?無論這裡或者其他平台,我們可以看到其實這對業界的支援不深,多數出租的地方並不便宜,地方平貴還是其次,關鍵是進入這個平台後怎樣進入業界。譬如音樂界,有些朋友做設計,怎樣去幫助他們,我覺得我會關注這些東西。我舉一個例子,在韓國,政府會帶幾家公司一起去日本宣傳等,這些是對業界較實際的支援。我希望基金在這方面、在平台方面多作努力來真正支援,而非光租個地方。租個地方不難,後續問題便不是你有錢便可以解決的。包括政府和平台應該有一個很大的聯繫,形成一個很大的後盾才能做到。我暫時在澳門還看不到有這種支持,我希望這方面再着墨一點。
施家倫先生:多謝你的意見。在我來看,平台是幫助一些剛剛入行的人士或者小規模的公司在一些最基本的運作方面提供幫助,平台可以協助他們看得更遠,看得更大。平台是最基礎的協助,提供一些專業服務,所以平台分幾種,有綜合平台、設計平台、音樂平台等。這個平台在最近才剛剛落成,所以大家暫時還看不到它到底有什麼成效,我覺得平台只是協助起步階段以及可以怎樣去輔導而已。我經常講,對生意人最重要的是政府政策,因為政策可以令生意做強做大。
要文化產業成為一個產業,最重要的元素是在政策裡面,譬如文化貿易、文化金融,這些在澳門都可以發展得很大的,澳門整體文創行業,將來必須有文化金融來支撐,以扶持企業。如果沒有文化金融的帶動,是沒有辦法成為真正的產業。因為我們看到,現時澳門的產業界,離產業確實還有一定距離,從這方面,我覺得政府的政策是相當重要,包括像你剛才所說的,可否帶你們出去做宣傳?其實我們委員也會不斷建議,包括一些愛好音樂、舞台表演的,其實委員會不斷推動政策。亦建議六大博企支援免場租,文化產業委員會都在不斷和業界溝通,所以文化產業委員會成員由第一屆到第二屆都有六大博企的成員參與。
很多業界人士,包括年輕人,對文化產業確確實實很有熱誠,覺得這是自己的興趣和愛好,但卻缺乏對政策的了解。我一直都鼓勵業界要多告訴政府需要什麼政策。由文化產業委員會開始,我一直很注重和業界的溝通,因為業界才真正知道自身需要什麼,而透過自己這十幾年的生意經驗,我覺得政府政策可以做得更好。譬如說文化交易,我們的產權交易,其實我們澳門很多東西可以做得很好。畢竟文化產業委員會是諮詢架構,不是一個政府決策機關,產業涉及經濟方面等很多不同的部門,如果你要這些部門都去統籌配合,是需要一定的磨合時間。但首先要我們業界要有這樣的氛圍,有這樣的力量衝出去,政府才可以制訂更好的政策。
基本上,我們業界可能都還停留在一些狀況裡面,我覺得這是雙向的,業界需要說清楚需要什麼政策,而政府政策要切實投入去做。既然澳門要發展文化產業,甚至以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為目標,但例如街頭文化、街頭藝術卻被制約。所以,我也有以立法會議員的身份去推動政府立法,甚至乎推動政府政策。平台只是在起步階段協助大家,如果對生意、對全盤帳目都沒有概念,那又怎樣去做生意呢?怎樣成為產業呢?
朱妙麗委員:補充一點,剛才有朋友問基金為何要扶持平台。其實服務平台和商業項目是兩件不同的事,正如剛才施先生所說,平台起到孵化作用,是對澳門比較小或剛剛起步的企業作一些扶助。平台不只在租金方面提供支持,平台還可以聚人氣,薈聚人才。如果大家分散在不同地方,和大家聚集在一個中心,人氣是不同的。大家相互間可以分享、交流靈感,這會很不同。我知道很多設計人都喜歡聚在一起,在晚上比較安靜時,大家聚在一起談論各自的喜好,或者怎樣去合作。那平台就能起到匯合的作用。我可能會做手作,其他人可能做別的,看看可否在這裡通過互相協調一起參加一些比賽,或者一起做推廣。就我所見,因為基金舉辦了幾次交流會,有一些企業就開始聚在一起合作去做一些項目,來向基金提出申請。所以,我們這些業界交流會不光只是和大家作單純對話,而是希望大家亦互相認識一下,如果有機會大家可以合作,再創一番新天地。所以服務平台最主要目的是希望這幾年慢慢聚一些人氣,大家團結在一起,衝出澳門。
簡焯坤先生:我認同剛才朱委員和施先生都給了較宏觀的意見。無論基金、政府、平台,都是一個大環境,用意是非常好的,可以聚人氣,讓大家有一個好的起步環境去孵化項目,可以多做一些東西出來。但在另一方面,我們要問問自己,計劃有什麼創意或有什麼可以做出來?是否沒有這些平台我便一事無成?我是全靠它的,那這個平台不成功我便一定不成功,這個平台成功我便一定好?其實不是的。我們說創業,不是一百個人創業就有一百個成功的。除了政策和政府支援外,每一個企業,或每一個申請者創業,需要考慮如何做,和自己的執行能力。
舉例說,譬如你們現在做生意,我看到一些項目說澳門是國際旅遊城市,每年3,100萬遊客,那我們去做一些給遊客用的,希望遊客到澳門買我的產品。那你們看到3,100萬遊客裡面,你們究竟想賣給哪一類遊客呢?有沒有想過,3,100萬遊客都會買你的產品?還是遊客中的國內遊客會買?澳洲的遊客會買?美加的遊客會買?歐洲的遊客會買?能否在計劃書裡呈現,而不是只說遊客來到澳門就買我的產品,那變成沒有目標。假設,澳洲遊客會買你的產品,澳洲經濟如何?會否因此影響澳洲遊客日後來澳旅遊的數量,在這方面有沒有想過呢?有沒有考慮過這些因素呢?你看澳洲今年來澳遊客是減少了,如果澳洲經濟不好還會不會有那麼多的澳洲遊客來澳呢?
所以除了政策和宏觀方面,大家有沒有在企業經營策略方面想想呢?所以有時候做一個計劃,你做得細不細,這個計劃最後是否成功及結果都是需要企業自己承擔的。譬如澳門經濟在過去幾十年轉型,以前在澳門有很多工業,後來發展至澳門聯生工業村等。當時有很多朋友說在澳門上班,要走到聯生那麼遠,不做了,因交通太遠。但有沒有想過真的是交通問題所以令他不去做還是應該另有考慮呢?是交通問題是影響你轉業,還是其他因素影響你自己將來的路向呢。而最後工業都搬到國內生產了。譬如說我自己,投身銀行業,為何不去做保險業,不去做貿易等等,而去做銀行呢?我其實是在賭博自己的人生,如果銀行業值得我投身,我這一生都會在銀行業工作的,那這間銀行無論在澳門、聯生或者中國內地,我都應該去做。不能說企業搬遠了,嫌交通麻煩我就不做了而轉業。大家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因這將影響你的一生。我想帶出這些問題,希望大家細想。
當然,我很同意施先生和朱委員所說,政策、政府是支持的,你們覺得什麼是可以做的都可以提出。但有政策之餘,作為申請人,大家各位朋友,在微觀方面也要思考,如果不去思考,根本市場有什麼改變,你們的經營策略不懂得去調節,贏了不知為什麼,輸了也不知道為什麼,這是很危險的。多謝大家!
提問二:我不是設計師,也不是委員會成員,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做過工廠也做過生意的人。今天說的有兩部份,一部份是關於委員會的事,一部份是關於設計師的。這本《文化產業基金資助申請指引》,我一年前已經開始看,今天我再看第二次、第三次,覺得衝擊很大。為何呢?我第一次看的時候,看到了五分鐘就覺得不妥,當然不關我事,因為這本書不是我作的,我只可以這樣看。剛才施家倫先生和簡焯坤先生等幾位所說的都很對,很到位。澳門有三千多萬遊客,沒有空間銷售怎樣賣?施先生說,你設計了一些東西,如何令市場接受你呢?簡生說,你賣菜不行,你賣別的,賣瓜,轉吧,你得要轉的。但大家針對的都是同一樣東西,都是零售空間。澳門曾經有兩位司長都同樣說過,澳門有文化,有創意,沒有產業,由五、六年前說到現在,都沒有產業。剛才施先生說產業不是馬上能帶出來的,那有什麼辦法帶出來呢?根本沒有,我可以跟你說沒有。因為我們這四大領域,在書裡並沒有包括零售空間。據我所知,一年來的申請者,只要設有零售開銷,因為銀碼太高,月租太貴,通常被你們駁回,這個是我得到的訊息,真與假我不知道。但很有關係是因為銀碼太高,零售租金太高,所以變相駁回了,駁回之後不論設計師有沒有心機,或者只批了文化創業,創了出來,還是沒有地方賣。那剛才說三千多萬人來澳,無論什麼國藉,他用什麼辦法來買你的東西呢?除非你是鉅記,鉅記有自己的製造空間,有幾十間零售店,鉅記自己做完之後,旁邊咀香園又來,於是自己製造自己的存在價值,又或者他有自己的辦法,自己有自己的宣傳。於是乎這些創業小人物他們沒有機會。那我覺得文化產業基金應該增加第五項-零售空間。如果設了第五項,有人會產生零售意願,我去做零售空間,我去做鉅記,我自己開個檔口。又或者如果沒有第五項,文化創意既然有政府資源,直接可以用小資源做一個零售空間給文化創業的人,令他們製造的產品有地方可以賣。我所接觸到的,十個有十個都說在互聯網賣。我不覺得能有一個會成功的,根本沒有可能成功,因為全世界都在做這件事情,為何你認為澳門人比全世界人成功呢?沒可能,因為我們對着中國13億人口,將來還允許多生一胎。到將來成功時,別人已經走得很快了。即使現在我們面對中國大陸的競爭對手,我們已經輸了,還沒說將來。
我去過北京設計學院、上海設計學院,那些學生還未畢業已經有大企業聘請他們了,每一年給他們錢替其設計產品,其中一些大企業很不幸是澳門公司。澳門公司很成功,可以到北京、上海找設計師替他們設計,但就是不找澳門設計師。這就要反省一下為什麼。設計師有沒有機會呢?絕對有,只要你對自己設計的產品有信心,對自己前途有信心,你自己認真去做是可以的。
台灣地區的文創中心可能很多人都去過,那裡有一個很大的零售空間,比八佰伴大,裡面全是文創產品,有吃的,有穿的,有玩的,甚至有DIY, 甚至能燒個玻璃樽,就在很近的台灣地區。我不相信別人說的,我自己坐飛機去看一看,真是值得看,為何別人可以做到?我們再批一些錢出來,那些人是否真的做到事?做完後下一步又是怎樣呢?沒有了!如施生所說,第二集,第三集續集,沒得賣。一年前,我已經發現這個問題,但到現在進行了一年,真是見到這個問題了。有些人說時間問題,你批了給我,但不批足給我,我不知道是否可以改變這種情況,因為他們年輕,還有機會,希望政府支持他們。我覺得這件事是好的,希望大家可以考慮。多謝各位。
提問三:我是第一期文化基金選中的畫家之一,我是畫漫畫的,也有做藝術作品,我曾經在威尼斯人開畫展,我的油畫作品曾經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之後也參加過有很多其他展覽,即將都會有香港漫畫公司邀請我參展李小龍七十五周年紀念畫展。可能我真的是一個藝術人,很高興有兩位企業家教會我一些,聽了很多很好的東西。正如剛才這位先生說的,為何大家都去找北京的設計師而不找澳門的設計師?可能是澳門的租金和人工太貴。譬如我試過有一些人來見工,他是從理工剛畢業出來的,很多事情都需要經驗,但他期待的月薪是兩萬六、三萬,那我怎樣請你呢?於是我請了一些一萬多元的朋友,但做着做着他們都覺得不容易做,因為他們覺得外面人工很高,做設計做創作的東西,經常要超時工作,他們覺得很不值。對於一個僱主來說,我們一萬多元請他,其實他三千元的東西都做不到,真的!都有這個問題存在。政策方面我覺得,老實說,我得到文化基金的資助後,令我減輕了生活上的負擔,有些廣告我可以不接來做,全心全意為創業衝線。今年亦得到亞洲動漫文化協會邀請我去澳門的漫畫節、珠海的漫畫節,也認識了很多出版公司和很多相關的人,令我拓闊了很多條路,我的書亦即將在香港出版。我去到這些地方時,很多人跟我說,原來澳門也有人畫漫畫的。在我去過的地域裡面,我看到很多作品,得罪說句,很多連小學生都不如,但他們會拿着一份文憑參加很多展覽,我不明白為什麼。因為我透露一下為何,就是有一群人很懂得填表,很懂得寫東西,拿了很多機會和資金,令到其他默默耕耘的人得不到資助。幸好我得到文化基金的欣賞,才可以見到這些東西。我希望來自商界的人都要明察秋毫,去看一下藝術創作的指標,它不是說打拳誰倒下就輸,它不是這樣。我看到很多作品,不是看他有沒有付出過,而是因為懶。因為這些東西,有了互聯網,就要和全世界競爭,不能只看著澳門。我看到很多得到這些資助的團體,根本沒有付出,沒有給創作人,自己用了這些資金資源來用,這是我看法。
施家倫先生:那位朋友認為四大領域裡面少了一項零售,即是支持設計師設計產品出來做零售。那我做一個分享吧!我認同總有這個市場甚至乎總有這個需求。但從國家的文化產業政策來看,再看回澳門的政策,我承認中國走得很快,如果就設計而言,中國現在已經是工業4.0,工業4.0已經是個性化工業,結合科技和創作設計,形成一個整體市場動向。所以我們要有開闊的思維,我們的思維未必只在澳門的市場,你賣衣服,只做澳門市場,一人買一件也就最多63萬件,可能你已覺得很滿足,但如果進入中國十幾億人口的市場會怎樣呢?說回工業4.0的好處,例如以青島的一家3,000多人的工廠為例,以前是做外單的,後來結合了科技、電子商務加上設計師,客戶要買衣服,只要進行3D掃描之後,上網站選擇設計方案,特製服裝七天內就可以發出來。你說我們將來要怎樣競爭呢?這就是工業4.0的個性化產業。
所以我們的眼光要開闊,不能只做零售,更要對高科技和電商的做法多了解和開拓,我們才會有更大的市場。基金當時為什麼沒想到支持零售呢?因為資源有限,只是支持零售,就會出現不公平的情況。如果每個人都說要做零售,而且要百分之一百資助,那樣政府儲備都不夠分。這未必是我們真正想要的文化產業。我認為這是值得思考的。我一直提的是,做生意從來不應只是關心澳門的事,要看澳門的政策,還要看國家政策,因為我們的市場就在澳門和內地。了解國家整體的政策,整體的發展,才能讓我們的思維更廣闊。從文化貿易著手,這可以很廣泛的。貿易可以包括設計的交易,產權的交易,任何的交易都可以在這個文化貿易裡。所以我一直推動的就是要出台這個政策,通過交易就能解決出路的問題,市場會對我的產品作驗證。
從設計產品鎖售方面,實際上,委員會也曾經在這方面考慮過幫助業界,但事情往往很無奈。我們曾經跟威尼斯人談好了,預留一些攤檔給文創業界使用,售賣他們的產品。威尼斯人願意騰出地方給業界做生意,甚至可以要求在他們的場地展示本地設計師設計的產品,但業界原來也要政府資助聘請人看守。這就是推動時遇到的一些實際困難。所以,除了政府要資助支持,我們自身也要自強。政府所花的每一分錢,都要向社會大眾交代,要向文產業界交代。對於文化產業基金的資金該如何運用,大家可多提意見,但委員會爭取回來的也要有人去做,這樣才能成為產業,這樣的推動才是有效的。
朱妙麗委員:很高興這位朋友是獲得資助的單位之一,也很希望你的產品能繼續走出去。其實很多設計師或基金所批的項目,都有想辦法把產品向澳門之外的市場推。像漫畫、動漫等,在澳門以前只有代工,但慢慢開始有自主設計和原創。文化局在這方面協助的力度也不少,也成功把本地動畫、漫畫作品推出去。希望基金的資助能夠幫助你把漫畫作品推到外地。因為這裡有很多設計師,那設計師設計的產品要能夠儘快讓人知道,互聯網就是一個快捷的方式。其實大家的生活已經融入了互聯網,甚至家用智能產品都會連接互聯網,我們何不想想通過互聯網讓其他人認識自己的產品呢?首先要有人認識這些設計師,有需要時才會找你合作。你能夠將一些設計理念推出去的話,別人就會很快認識你,然後才會讓別人想起澳門有好的設計師。所以,大家要找機會表現自己,將來大家要發展時該好好想一想,如何能夠把自己的才藝顯露給澳門或外地的公司,使他們賞識到我們。這問題希望大家好好思考。
簡焯坤先生:剛才有人提到零售空間,我有自己的意見。我們在說的是產業,如果有一個零售空間,是不是一個有展示廳性質的空間呢?作為設計師,你賣東西,當然要有產品可以賣,但如果賣了一兩百件衣服,你是不是就滿足了呢?還是希望有人來訂購五萬件、十萬件衣服呢?一個純粹的零售空間,我認為未必足夠幫助一個設計師獲得很大的發展空間。
另外,關於動漫方面,那位先生可能講出了澳門現在的實況,但並不光是你這個行業所獨有的問題,其他行業也一樣的。正如施先生所說,因為現在澳門年輕人沒有工作熱誠的氛圍。除了你說的情況,我們銀行業也碰到一樣的問題。現在不是你多給他一點錢就會做的。你給他多一點機會,他就會嘗試做嗎?也不是的。他們希望舒服一點。有一個題外話,曾經有一位同事要離職,我問她為什麼要離職?是不是因為薪水的問題?還是有政府部門,企業或其他同業機構請你呢?她說不是,她說打算一年後要結婚,所以她現在便辭職去準備。確實她不是轉去其他地方工作,一年後她真的結婚了。我想說的是,澳門現時有一些年輕人的思想與過往不同。正如我所說,澳門整體現況如此。你說得很對,你給他發工資,他是要付出,是要來給你幫忙的,而不是只來學東西的,但這是澳門的現狀。
穆欣欣委員:請大家記住,基金的資助原則是“以企業投資為主,基金扶持為輔”的,政府所能做到的,就是在這個階段扶一把。另外,剛才有朋友講到,本地有這麼多設計師,澳門企業為什麼還要去找外地設計師?文化產業的原則是原創性。在上一次交流會上,就有評審委員提到了,就是要說澳門故事,一直強調澳門故事的獨特性。我有一點建議,澳門故事的獨特性在哪裡呢?和外地有什麼不同呢?其實要說出不同,比如拍電影,可以看一看外地電影現在發展到什麼程度了,他們的敍事方式和節奏怎麼樣,再看看澳門的發展。剛才簡先生也有說,要有一個長遠的規劃。除了要有一個長遠規劃之外,就是要看一看外面,這樣才能把長遠規劃要做好一點。還有沒有朋友繼續發問?
提問四:我是做印刷的。我的公司經常接單做很多跟文創相關的產品和設計等,我想問委員和主席,我們每幾年就要更新設備,印刷的設備更替得很快,現在差不多每兩年就要更新了,我們更新設備可不可以作為項目向文產基金申請資助呢?我看文化產業基金的批給規章的十大標準,其實我們公司符合了其中八項。整體來說,項目的原創性、對文化產業的形象等,小公司都絕對是有的。同時,我想問基金的免息貸款跟經濟局的有什麼分別呢?
梁慶庭主席:據我所知,在文化產業基金以前,特區政府一直都有 對工業設備的貸款和資助。早在回歸前就有這個政策,這是對澳門整個工業發展、經濟發展的扶持政策,並非針對文化產業基金。印刷廠經常會印很多,裡面的設備更新得好快,以我所知,這也在經濟局的扶持範圍裡面。第二點,兩者的貸款有什麼不同呢?都一樣的,但基金已規定了,不可以來我們這裡申請後又到別的部門申請。當然,到我們這裡申請,那得符合基金的相關規定。我們有一個規定,最高貸款金額500萬元,而且貸款也是需要有相關的抵押和人事擔保的。但只要項目能夠在評審委員會會議中得到50分以上,才可以獲得免息貸款。
朱妙麗委員:補充一下,如果純粹是設備更新,相信還不能算是文化產業項目。對文化產業的資助不是一個工業設備更新的資助。如果你希望作出項目資助申請,首先要看看提交的項目計劃書裡面,是不是單純因為印刷一些文化產品,所以就來申請資助。因為當你接單印刷一些東西的時候,只是提供一個印刷服務,在這裡能不能就此連結成一個文化產業項目呢?這是很重要的。項目的計劃應該有創意在裡面,就需要看怎樣把計劃書寫好了!如果只是單純更新設備,似乎沒有包括在文化產業基金的目的裡,這是有所偏離了的。
提問五:我的問題比較多,需要佔用大家一些時間。政府現在推動文創的產業化,但我看不到政府有一個明確的方向:到底我們在做什麼?當然我們要看市場的方向。譬如,我們在澳門有做生意的,就像施議員一樣,不會以澳門作為一個目標市場,那我們就到外面找,那我們到哪裡找呢?第二個,文化產業產品講究符號和意涵。對於澳門本地創作者來說,別人能不能理解我們的符號和意涵是什麼呢?我們的設計意念和他們的口味能接上嗎?市場的口味能接上嗎?這些都是需要做很多深化工作的,包括在政府政策層面有一個方向告訴我們。而現在是拿出一筆錢,你們去爭奪吧!爭到就是你的,然後自己自由發揮,爭不到的就下一次吧!不知什麼時候再給你。特別對創作者和設計師來說,他們未必熟悉巿場的運作。如果我們拿產業化來說,產業化肯定是靠企業化的運作去做,企業化是甚麼呢?企業化是銷售,如果我們要銷售到哪裡還不知道,我們的目標巿場在哪裡?或我們賣甚麼產品才適合他的口味都不知道的?我們講甚麼利潤呢?都賣不出去。我很感激特區政府這個政策,但是這政策怎樣實行?好像這方面不是很夠。
提問六:(葡語)我是聖若瑟大學的一名教師,這次來作為一個外來的觀察者來參加這個交流會。我不是文產領域的人,也不是企業家。我站在一個學者的角度,或是從一個教育培訓的角度看到23%的項目通過率,表示大部分人都被拒絕了。我覺得其中的理由應該是很簡單的,那就是申請者在商業和財務方面有很大的技術缺失。就以我為例,我在文化、藝術、畫畫、音樂等方面有三十年的經驗,也做了好多研究,但我並未受過任何商業、財務方面的培訓。這應該是大部分藝術家的問題。我見到百分之七十多的項目被拒絕這個數字,可以想像到是很多藝術家去開創公司來申請資助,就是因為商業技術不過關而失分。作為一個老師,我建議基金應該給這些藝術家一個機會,就是對他們的項目作出建議和指引,而不是立刻給出評分作出決定。建議如何改善財務預算,對這些企業來說,會是很大的幫助,讓他們明白自己的弱項該如何改進。
提問七:我是設計公司的。我想問兩個比較實際的問題。第一個,文化的定義是甚麼?有没有一個比較清晰的定義?因為據我所知,澳門有音樂文化、動漫文化,又有飲食文化和澳門特有的博彩文化,那究竟文化有没有一個確實的定義呢?是不是必須有一個底蘊才叫文化呢?例如,有一樣東西,它是創新的,但創新亦未必有一個歷史故事作為底蘊,創意、創新和文化有衝突嗎?我這樣是因為我參與了第二批申請,我是做綠化牆的,可以把植物垂直種植在牆上。但評審結果出來,在文化方面的分數偏低,所以我想問,究竟文化的定義是甚麼?
第二個問題是,現在有無償資助和免息貸款兩種資助方式,而很實際地說,我們當然希望得到無償資助,賺錢了都就不用還!在這兩者,應該怎樣取拾呢?會不會說,我只選無償資助,評審委員會認為這間公司想佔小便宜。在這方面,我應該如何做決擇呢?
施家倫先生:我來回答這三位的問題。第一個是政策問題,第二個是巿場方向的問題,第三個是澳門文化的符號和意涵。
1、在政策問題方面,我們除了面向外地巿場,澳門也是應該有的。如果一個文化没有自己的特色,没有自身本土文化,跟外面一樣的話,那就没有意義了。面向巿場的意思是一定要有自己的東西,這樣才可以踏出市場,才能打造出政府資助我們做的所謂澳門文化創意產業。
2、在巿場方向方面,如果一個產業的從事者不知道自己市場的位置,對市場的運作又不熟悉,甚至連財務都不懂,那就不妥了,所以正如我一開始說的,我們離產業化還有一段很遠的路要走。而正正因為澳門是剛起步,需要時間來培育,所以才會有文產基金的成立。
3、關於文化的符號和意涵方面,如果用本地的文化到外地市場去競爭,那就要有澳門的特色,而且我們要以國際的思維去思考,結合我們的在地文化,包括文化和科技合作,再結合金融的力量和整體市場,這才可能成功。
我剛才一直在強調的是,文化產業要生存下來必須有資金,我們需要有融資。而文化產業基金的作用是拋磚引玉,吸引其他資金進場,見到好項目就投資,這樣才能帶動市場。政府不可能全資資助企業去賺錢,那已違背了市場規律。所以文化產業裡面應該有文化創意,有文化貿易,也有文化金融。而四大領域的設定,那是澳門的文化產業在起步階段。
提問八:在澳門我們想賣甚麼產品出去,就如施先生所說,要有在地特色。澳門的媽祖文化節是一個很成功的案例,因為它能跟閩南文化“對上嘴形”。但我們要搞文創,真的不知道該怎樣搞法。
施家倫先生:關於那位老師所說的,我非常同意,這也是為什麼評審委員會在評完第一批三百多個項目後決定增加答辯環節的原因。在第一批中,因為項目多,時間緊急,我們都是透過文件來評分。那段時間,我經常為了看計劃書一直看到凌晨三、四點。我們經常要花兩三個小時看一份計劃書的。後來的評審都是跟申請者面對面溝通的,在溝通過程中,我們就會向他們提出建議,告訴他們的項目,包括在財務方面缺少了什麼,是否具備創意元素等。基金不會因為拒絕你一次就不再讓你申請,申請者可以在修改完善後再申請。此外,我們提議建立的產業孵化平台同樣也有這種產業化指導的作用。其實無論文化產業委員會、文化產業基金還是業界,大家都在探索一條出路。
在文化定義方面,這是很廣泛。特別是英國對文化產業的定義就更廣了。那位先生所說的園藝也屬於文化產業。而文化產業的那棵樹標示的四大領域,是因為澳門本身已經有,所以政府先扶持這一些。沒有商業企業能百分之一百成功的。政府是要看哪些更有實力,有可能成功的,就去支持它發展。
穆欣欣委員:文化的一般定義是“一個地區裡人們的生活習慣、風俗、信仰和價值認同。”當然你能google出很多不同的定義。而關於創新的定義,一般是基於前人的基礎上的,因為一個事物不可能突然憑空冒出來的。像我們現在用的互聯網、Wechat等,都是基於人類的溝通習慣,正基於溝通習慣的需求,人們進行了一些創新。舉一個例子,如韓國現在很成功的打擊樂節目《BIBA拌飯》,是到韓國旅遊觀看的節目,也進入了中國內地市場,這(節目)很創新很幽默。但這是不是憑空冒出來的呢?他們把打擊樂融入廚房元素,還結合了韓國的傳統食品拌飯和默劇表演。可見創新不是憑空冒出來,是利用某地區的文化底蘊、傳統元素後出來的。
梁慶庭主席:文化產業的定義,在特區政府成文的政策文件裡已經有了清晰的表述。這個交流會,是評審委員會成員和業界的第二次對話。上次的對話在九月中,就一般政策方面交流了意見,今天的兩位評委,一個是銀行家,一個是企業家,都不是含著金鎖匙出生的,都是在基層實實際際地打拼出來的。剛才從交流中,施先生作為企業家分享了青島工業4.0的情況,而簡先生以銀行家的角度,批出貸款要考慮你有沒有償還能力。我們的評審委員會委員都是由大學裡的院長、教授、企業CEO、銀行家等組成,對申請項目的判斷都是由他們所主導。其實大家都看到很多朋友,無論我們認識與否,都很認真地寫計劃書。大部分都很有心,但在某些領域都沒有到達較為成熟的階段。這幾年,我看到很多年輕人非常努力,全身投入,基金批了他們的項目,但他們放棄資助,因為他們算了一下,做不下來。老實說,要做一個品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正如剛才那位老師所說,學術和培訓很重要,而基金跟澳大、理工學院和科大等高院校都是有聯繫的,有一些專家學者為我們作出建議。現在不是政府拿一筆錢出來給大家爭。這四大領域是經國內、澳門和台灣地區學者做了研究後歸納出來的。經過2014年首次接受申請,一下子幾百份申請,讓基金清晰了業界的基本情況。四大領域之外還有一個“自定義”。
我們是否像香港一樣搞個銷售中心就可以呢?在基金還沒有成立前,我們已經跟博企談過,他們也答應了。
經過數百個項目的評審,我們已經知道佔重較大的領域是創意設計、數碼媒體和文化展演,藝術收藏較少。我們是先讓本地的文化公司存活下來,看哪一些發展起來。像這個文創綜合服務中心和設計中心等服務平台,是業界向政府提議提供文產服務,讓業界的生態環境更好。
有人問產品的市場在哪裡?我看過一本澳門人製作的漫畫,裡面全是英文,是在北美賣的。去哪裡的市場發展,那不是應該由政府告訴業界的,是業界自己到不同地區尋找機遇。政府的本份是做好各種輔助工作。就像澳門設計中心,把澳門很有實力的十多家設計公司集合在一起。在文化局所支持的三地電影創投中,澳門電影人陳雅莉因為她導演的電影獲得很好的成績,被北京的影視公司相中簽約,拍攝投資幾千萬的電影。政府所做的工作就是看哪一些企業有機會做大做強,在發展階段扶一把。為了要讓文創企業從小、散、弱的情況發展成大、強、聚,不光是有錢就行的。關於基金未來的政策方向,已經由北京、澳門、台灣地區的高等院校牽頭作出研究,正在草擬2016-2017年的行動綱領。初步決定向著重點資助推進。特區政府曾經邀請內地很強的幾十個天使基金的CEO來澳門跟不同行業的代表對接,這不光是文化產業,其他行業都有。我們想方設法跟大家一起努力。我們在設計申請表時就想到讓它成為一份真正的商業計劃書,不是自己獲過獎就說自己一定成功。你認為會成功,但放在市場上是另一回事。如果叫好不叫座,你也要背負責任的。我們的評審委員會委員的專家、學者、企業家都看到大家的努力,所以願意百忙中抽時間跟大家對話。希望這些企業家的意見和經驗幫助大家成功。大家並不一定成功,但最少我們一起努力過。而政策方面,我很樂意聽取大家的意見。
朱妙麗委員:在這裡介紹一下2015年的申請和2014年有什麼區別。2014年時只能從無償資助和免息貸款兩種方式中選擇一種,而現在同一個項目可以同時申請無償資助和免息貸款。評審委員會不會因為你申請無償資助佔便宜而影響分數。我們鼓勵大家通過不同形式獲得更多資助。有一些業界人士反映,獲得基金資助後能夠更容易在外面融資。當然,項目能不能做,那是大家的商業選擇。希望那些不獲批的企業通過交流會,拓闊自己的視野後,完善自己的商業計劃。在這裡多謝大家的參與。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