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產業基金於2017年2月28日下午三時於“文創村”舉行傳媒茶敘,基金行政委員會委員朱妙麗、穆欣欣出席,就基金成立三年以來的工作與傳媒進行交流,感謝傳媒長期的支持與關心。活動同時邀請基金資助的服務平台負責人澳門設計中心有限公司董事朱焯信、澳門新成峰文創產品孵化中心董事周中余出席,分享平台營運經驗。文產基金期望進一步優化扶持企業發展的工作、推動澳門文化產業前行。
2016年獲批項目 創意設計和文化展演比重大
2017年1月及2月批出資助款項達4050萬
基金在2016年共收到63個申請項目,截至去年底,有42個項目進入評審,20個項目獲批,通過率約47.62%,較2014年(26.79%)及2015年(24.39%)的通過率為高,以時裝設計、影視、音樂舞蹈等類別為多。資助總額約3300萬元(澳門幣,以下同),企業投資額約3億3200萬元。
過往三年申請企業大都屬開業1至3年的初創企業,其中又以5人以下的微企為主。從基金的資助方式看,2014年約八成以項目補貼為主;2015年呈現免息貸款形式的資助與項目補貼形式各占一半比例;2016年新增了銀行貸款貼息形式資助。2014年至2016年基金資助總金額達1億4335萬元,其中5100萬元用於服務平台的資助,9200萬元用於商業項目,貸款額占4000萬元,即文產基金在78個商業項目中的補貼為5200萬,而帶動這些項目的投資總額達7億2600萬元。
2017年首兩個月有16個項目進入評審,13個屬2016年申請項目,3個屬於今年項目。共13個商業項目獲得通過,通過率達81.25%,以時裝設計包括皮具、飾品、以及音樂、舞蹈、動漫為主,資助總額為4050萬元。這些申請項目所呈現的趨勢為:申請企業開始提升貸款部分比例;時裝類別申請則為在實體店的基礎上嘗試升級發展;出現跨界合作;利用互聯網發展業務打造品牌;相較過往,個別企業投資額度更大。
服務平台彰顯孵化功能
基金支持的9個服務平台,分別是設計、時裝、文化展演、商業及品牌、出版業、電影後製與發行、創意產品打版和綜合服務等。這些平台將發揮其行業的領軍作用,起到以大帶小、以強帶弱的專業作用。現時,有6個服務平台可提供145個工作空間予本地文創企業進駐。而平台舉辦面向業界的培訓,以提高業界的專業及商業運作能力;並透過組織文創企業的對外推廣宣傳,包括參加兩岸四地的設計比賽、交易會、文博會、光影節、時裝展銷會、書展等,開拓更多的銷售渠道,為業界創收益。
澳門設計中心有限公司董事朱焯信表示,澳門設計中心於2015年8月開幕至今,已有25間公司進駐,共100人在中心內工作,且持續有公司希望可進駐設計中心。挑選進駐中心的企業時,不一定要有經營經驗,但創作上一定要有抱負和看法,中心方面亦會盡量挑選不同類型的公司進駐,會有利跨界合作。
朱焯信表示,設計中心的服務對象不止進駐的公司,有興趣且達要求的設計品牌亦可以在設計中心銷售或展示產品,現有超過六十個澳門品牌在中心銷售和展示。經過近兩年發展,設計中心的平台作用已漸見成效,進駐企業的生意額及網絡拓展均有成長,日後如有更多資源投入,便可提供更多更廣的渠道將澳門的設計推出去。
澳門新成峰文創產品孵化中心董事周中余則表示,新成峰在澳門已有20多年生產紀念品和工藝品的經驗,在文創基金支持下,建立此平台可助澳門設計師將概念變成圖紙和實物。平台由2015年開設至今,已有超過200家企業及機構使用平台,完成了451項產品,使用平台的單位包括設計師、私營機構、團體及政府部門。
周中余表示,除了幫設計師打版外,該中心亦有協助設計師參加展覽會及交流活動,推廣產品。澳門工業設計較弱,將來可以加強這方面的工作,並配合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及大灣區發展,與內地省市,尤其是珠三角地區合作,協助澳門文創產品走出去,進一步拓展更大市場。
部分項目開拓新市場
受資助項目與基金簽立協議書後,企業需根據計劃書及協議書兩者內容展開項目。在項目運作期間,基金需要對其執行情況和財務狀況進行監管,以確保項目的如期運行和公帑的合理使用。
從受資助項目開展情況看,企業逐步建立品牌形象,有受資助企業產品繼獲得香港環球設計大獎銀獎、中國工業設計最高規格的“中國設計紅星獎”。有動漫企業過去一年在香港、澳門及內地銷售量達65萬本。其他如時裝品牌及皮具品牌店則通過電視銷售或在澳門以外地區如韓國、香港開設專門店拓展商機。
2017年工作重點
1. 將針對設計、時裝、音樂、電影、文化展演等範疇,鼓勵企業跨界合作,充分利用澳門特色文化資源,共同建立品牌。同時,將促進服務平台加大推動企業的市場化,發揮各自的專業力量,以帶領微企向外發展,促進區域合作。
2. 針對眾多群聚於社區中的文創企業,「基金」將推出專項資助,鼓勵社區中、小、微企擴大經營規模、升級營運。
3. 將落實推動“文化產業獎勵制度”的實施,以推進本地文產企業發展。